表面流人工濕地污水處理技術應用探討.pdf
進入下載頁資料簡介
濕地是介于水體和陸地之間的過渡帶, 1971年國際5拉姆薩爾公約6對其定義為: 天然的或人工的, 長久的或暫時的沼澤地、泥炭地或水域地帶, 帶有或靜止或流動的淡水、半咸水或咸水, 包括低潮時水深不超過6m 的海域[ 1] 。
人工濕地是根據對天然濕地系統的研究,借鑒天然濕地系統原理, 由人工建造而成的具有可控性和工程化性質的濕地系統, 是通過人為控制, 利用濕地復雜的特殊的物理、化學和生物綜合功能凈化污水的系統[ 2] 。根據系統布水方式的不同或水流方向的差異, 一般可以把人工濕地分為表面流人工濕地、水平潛流人工濕地和垂直( 立式) 流人工濕地。目前, 表面流人工濕地被廣泛地應用于污水治理, 但對其設計、建造和管理都還處于摸索階段, 需要更深入地研究。
下載地址
